食用昆虫不可能促进新冠病毒(Coronavirus SARS-CoV-2)的传播阅读次数 [6382] 发布时间 :2020-11-02
节译:姚宇泰,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201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丁颖创新班
审核:胡文锋,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广州无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收米体育生物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文宣:曾凯斌, 收米体育生物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来自荷兰瓦格宁根大学与研究(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的研究人员,Dicke M. 就人们普遍担心的,关于食用昆虫是否会促进新冠病毒传播这一问题作了分析和综述。现简介如下:
1.介绍
食用昆虫作为优秀的创新可持续动物蛋白质来源,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目前,作为食物和饲料生产最活跃的五种食用昆虫分别是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家蝇(Musca domestica)、家蟋蟀(Acheta domesticus)、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和黑菌虫(Alphitobius diaperinus)。与传统家畜生产相比,食用昆虫的生产具有环境、健康、资源和粮食安全方面的优势。虽然之前欧洲食品安全局已经评估过食用昆虫作为人类和家畜致病病毒潜在来源的危害,但是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使得许多人对食用昆虫作为动物饲料是否会成为新冠病毒传播源抱有疑惑和担忧,相关的评估也在进行中。因此,我们在这里提供关于食用昆虫可能是SARS-CoV-2(下文简称为新冠病毒)传播源的具体信息。
2.关于昆虫作为人类病原载体的分析
昆虫致病性病原只能感染昆虫,这与它们的生理结构紧密相关,对于传播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没有任何意义。感染人类的病毒一般不影响昆虫,反之亦然。只有一些特定的吸血虫所携带的虫媒病毒会主动感染人类,而非吸血昆虫的病毒向人类的转移将完全是被动的,对人类的健康不构成影响。
3.食用昆虫微生物群中的病毒
昆虫和其他任何有机体一样,在其体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且这些微生物在昆虫的大规模饲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这些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会受到昆虫培养基质的影响,黑水虻幼虫仍有一个核心细菌群落,其中5%和11%的菌群分别从卵期和幼虫期持续到成虫期,这表明微生物群在寄主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昆虫体内低水平存在的病毒会繁殖并垂直传播,但其无法被冠状病毒科的病毒感染。
4. SARS-CoV-2的性质
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需要特异性识别宿主表面蛋白受体才能进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食用昆虫作为无脊椎动物,生理结构与脊椎动物有巨大差别,新冠病毒在昆虫体内成功复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至今在对来自多种昆虫物种的数千个样本进行的大规模无偏基因组调查中从未发现昆虫携带冠状病毒。
5. SARS-CoV-2在食用昆虫上和昆虫体内存在的风险
病毒通常需要中间宿主才能从其主要宿主传播给人类。吸血节肢动物,如蚊子,就可以传播人类病毒。但事实上到今天为止,没有证据表明任何昆虫物种传播新冠病毒。因为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其感染是以与哺乳动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结合为前提条件,而尽管包括黑水虻在内的各种食用昆虫体内确实含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但其结构与人类的大不相同,无法被新冠病毒识别并利用,新冠病毒便没有活性,更无法在其体内复制。
冠状病毒可以在不同表面存活一段时间,所以在室内生产的食用昆虫可能会通过接触而被新冠病毒污染。然而,在饲养条件的高温和高湿度条件下,病毒更易失活。综上所述,没有证据表明冠状病毒普遍存在于昆虫中,特别是用于食物和饲料的昆虫中,昆虫细胞与新冠病毒结合的可能性很小。
6. 食用昆虫生产的工业实践
生产和加工食用昆虫作为食品或饲料的过程中含有传播病毒的风险,故可以从三个方面优化生产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污染的风险:
(1)限制食用昆虫在生长空间以内活动;
(2)减少饲养者与食用昆虫的直接接触和严选食用昆虫的培养基质;
(3)把控产品的加工过程避免末端污染。
食用昆虫的体积较小,适合自动化的生产加工,最大限度减少了虫与人之间的接触,极大程度减少了饲养员因与食用昆虫接触导致的被动感染。故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直接接触导致的感染风险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就算万一食用昆虫携带了新冠病毒,病毒也很有可能会在成品的加工过程中失活。目前常规干燥包括160°C热风干燥,以及180°C以上的微波干燥过程(译者注)。
7. 结论
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特异性病毒,因为脊椎动物与食用昆虫在生理上的巨大差距,新冠病毒无法在昆虫体内复制。商业生产的可食用昆虫在封闭系统中仅有的两种可能的污染模式:通过它们的饲料基质或通过饲养者被污染。故饲喂基质应符合卫生法规,即使饲喂基质受到新冠病毒污染,病毒也不能在摄入新冠病毒的昆虫体内复制。尽管饲养者可能是另一个污染源,但由于食用昆虫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卫生措施和广泛的机械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养殖人员与昆虫之间的接触),这种危险性很低。即使食用昆虫被污染,后续的加工过程也能使新冠病毒失活。因此,根据目前的知识,食用昆虫作为新冠病毒传播源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计。
译者评注:
这篇文章从多角度分析了为什么食用昆虫不太可能促进新冠病毒的传播,解除了人们对食用昆虫传播新冠病毒的疑虑,同时使人们了解食用昆虫的安全性,使食用昆虫被更多人所接受。
参考文献
Dicke M., Eilenberg J., Falcao J. and van Oers M.M.. Edible insects unlikely to contribute to transmission of coronavirus SARS-CoV-2. Journal of Insects as Food and Feed. 2020, 6(4) 333-339.